全市2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参与教师1.07万人,惠及近10.3万名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100%压减,36家非学科类等其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运营,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强化政策引领,注重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坚持“减轻负担”与“提质增效”协同发力,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着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把握政治担当这个出发点,坚持主基调。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坚持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双减”主基调,把巩固“双减”工作成效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阳泉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方案》《阳泉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全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以及市、县(区)两级联动、多部门联合执法的专项治理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同时,及时消除监管“盲区”和“真空”,有效遏制培训机构回潮反弹势头,切实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此外,印发了《阳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保障课后服务时间,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统筹推进课后服务提质升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把握“开门搞教育”这个核心点,发挥主动性。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以及网络平台等媒介资源,加大“双减”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同时,广泛发动群众,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让群众成为发现违规培训线索的“末端触角”,构建点面结合、多方参与的“监督网”,打通校外培训监管“最后一公里”。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28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36家,发现问题88个,跟踪督促全部完成整改。根据11条举报线索,及时查处校外违规培训行为,特别是2023年12月2日,在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市、县(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全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会同市场监管、公安、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市、县(区)联动,突击查处了在郊区某商务酒店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黄冈教育培训机构,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把握课后服务这个切入点,筑牢主阵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指导县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内容进一步优化升级。其中,矿区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基地等场馆优势,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教师、社会志愿者等参与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形式。郊区确立了“5235”课后服务工作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后服务。平定县采取“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的方式,组建514个活动社团,开展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盂县组织召开课后服务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展特色、找差距的同时,促进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水平提升。基础教育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学生对校内减负提质工作满意度为94.42%,家长满意度为94.73%。
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部门联动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形成综合治理合力,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供给体系,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让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得到强化,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