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阳泉党建网
用奋斗书写美丽人生
来源:阳泉日报发布时间:2019-04-09 浏览次数:6461

初见王雪时,是在2009年。那时的她,还是一名回乡创业的女大学生。听说这个身材高挑、形象靓丽的女大学生要在荒山上种植中草药,当时许多人大跌眼镜。可王雪通过自己的努力,创立了锦丰种植有限公司。她在郊区旧街乡测石村的荒山宋家梁上栽种的300亩中草药,更填补了我市中药材种植的空白。

再见王雪时,已是2019年。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她,在接过金灿灿的奖牌时,眼含热泪,笑容灿烂。年过而立的她变得更成熟了,不变的是依旧那么忙碌。经过10年的奋斗,锦丰种植有限公司如今已是一家集中药材、谷物、蔬菜、果树种植,以及良种繁育、研发、收购、加工、销售、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企业,王雪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民营企业家。

十年创业,十年历练。王雪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一名普通的农业工作者。回顾自己的奋斗经历,王雪十分感慨。她说:“起初逐梦荒山,凭的是一股冲劲儿,如今坚守10年,靠的是一股韧劲儿。这十年,有汗水,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收获。”

“能长草的地方,应该也能长出药材”

时间倒回到2008年的夏天。23岁的王雪从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先后在北京、云南等地工作。大城市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王雪却更喜欢故乡的生活。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阳泉姑娘,王雪对家乡的情怀让她走上了回乡创业的路子。

回到家乡后,王雪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发现中药材种植市场前景良好,她就有针对性地对阳泉的自然条件进行研究,发现也很适合药材生长,而且有不少山地荒废着。于是,2009年的夏天,王雪承包了郊区旧街乡测石村占地近2000亩的荒山宋家梁,开启了她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的艰辛,王雪至今记忆犹新。她承包的荒山坐落在海拔1080米的山顶,从山底到山顶,只有一条3公里的山路,两旁还长满了荆棘。第一次上山,王雪没有经验,穿着一身短袖短裤凉鞋,顶着大太阳走了几个小时,肩膀、胳膊被晒得通红,腿上更是被荆棘划得伤痕累累。到了山顶上,看到荒地上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与她一同上山的朋友都劝她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可乐观的王雪却反过来安慰他们:“挺好的,能长草的地方,应该也能长出药材。”

话虽如此,可王雪心里也没把握。“立地条件不太好,那在管理上就更要严格把关。”王雪说。从药材种植品种的选择到荒地的平整开垦,每一件事情,王雪都要亲力亲为。那条3公里的山路,人能上去,可机械却上不去,唯一的办法只有修路。于是,王雪找来七八个工人,用撬棍、锤头等工具,一点点把道路两旁的灌木、荆棘弄断,费尽艰辛终于开出了一条500多米长、4米宽的拖拉机可以上山的土路。路修好了,可要想找一个上山干活的拖拉机师傅却不容易。“有好几个师傅看到荒地里的草长这么高,担心会伤了机器,都拒绝了。”王雪说,“没办法,我只能是增加工费,别人50元一天,我就出80元,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干活的师傅。”为了能保证拖拉机每天正常工作,下午5点多师傅下班了,王雪和她的同伴就一人一边坐在拖拉机的两侧,用镰刀一点一点将卷在旋耕设备里的杂草割断。

“几乎所有人认为,困难面前,我会回头。”王雪说,“可我就想告诉所有人,我认准的事,一定能干成。”那段时间,王雪几乎每天都在地里。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从承包土地开始,购籽种、租设备,她的积蓄早已捉襟见肘。为了节省资金,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坐小巴到赛鱼,然后爬山一个小时,走3公里路到山上;为了省点人工费,300公斤种子她硬是和朋友一步步扛上山;一个小姑娘,一个人点着蜡烛住在没有电的山顶小屋,起早贪黑动手锄草、下种子……多少辛酸汗水,只有王雪自己知道。在她的努力下,荒山上种植的300亩黄芩终于顺利地出苗,王雪激动得流下泪水。“在奋斗的年纪里,就要有奋斗的姿态”

也是在那一年,王雪创立了锦丰种植有限公司,这也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从事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经营的林药综合种植企业。而那一片荒山,也变成了“锦丰林药综合种植基地”。

第一次试种的成功,让王雪感到一丝欣慰。有经商头脑的她早在播种时便与供应方——河北安国药材种植基地签订合同,所有收获的中药材转眼间就卖完了。尝到甜头的王雪想扩大种植规模,她把目光锁定在了阳泉白泉工业区的400亩煤矸石治理田上。

这400亩地属于地质灾害治理区域,都是煤矸石回填地,在这样的田里种药材,能成功吗?面对扑面而来的质疑声,王雪信念坚定:“不试试,怎么就能下结论呢?这些地种粮食不好种,可种中药材也许可以呢?万一可行,那可解决了家乡环境治理的一个大问题。”种植土层浅,她就特地选种了品种是根茎类的中草药。“这些根茎类的中草药品种,对土壤的要求稍微低一点,还能起到生土熟化的作用。”王雪解释道。回填地里大块儿的石头,需要机械才能挖走,小的石头多如牛毛。晚上,工人回家了,王雪就动员家人朋友到地里捡石头,第二天早上4时她还要去平定接工人。由于地里没有可供休息的房子,王雪和工人们天天都在地边吃饭,山上的风很大,每次吃饭时,饭菜里都会有煤尘。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王雪用她的坚韧平整了400亩土地,并种植了板蓝根、薏米、白芷等中药材。王雪满怀信心地等着收获,可到出苗时,情况却并不理想。

当大家以为“摔了跟头”的王雪会气馁时,她却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有了这一次的失败,我才意识到中药材种植不能再走传统种植的老路,而是要靠科技、靠创新。”王雪说,“在奋斗的年纪,就应该有奋斗的姿态。我们还这么年轻,失败一次两次怕什么,从失败中反思出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

那段时间里,王雪开始静下心来学习。她发现,一些种植户全凭老经验,对新技术不够重视,结果到头来药材品质往往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钱。要想种好药材,一定要提高药材的“含金量”,于是,她带领公司骨干到河北安国药材种植基地考察,详细了解了各种中药材的种植条件、市场,带着问题向有经验的农民、专家请教。她还专程跑到大学里请教老师,增长自己和员工种植药材的专业知识,后来干脆把山西农大的教授聘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并且与山西农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专家的建议指导下,锦丰公司模拟中药材野生环境,开展半人工半野生种植,通过少上、不上化肥,田间及时除草但不除尽,让中药材与野草相互竞争、自然生长,以提高中药材品质。王雪说:“这样种出来的中药材品质好、药用价值高,更受市场欢迎。”

“要创新要突破,要走高质量的农业发展之路”

从创业之初,王雪就有自己的规划,她希望中药材种植能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这就需要她的锦丰公司跳出传统种植的模式,通过机械化实现规模化。但是,阳泉的土地山地多,地块小,分散不均,高低不平,普通的大型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

没有机械,规模化种植的梦想便停步不前。为了找到合适的农机,她把周边的农机厂几乎跑遍了,但依旧找不到。许多人劝王雪放弃,可她有自己的坚持:“没有现成的,咱就自己研发,我就不相信造不出一款适合咱们本地的农机。”被王雪的诚心和决心感动,晋中市寿阳县的一家农机厂答应和王雪一同搞研发。从农机图纸设计,到零配件的打磨,王雪都参与其中,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一系列适合阳泉山地种植的小型机械,也找到了中药材种植的关键点。“从这些事情上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怕失败就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作为。”王雪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锦丰种植有限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了阳泉市锦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有黄芩、黄芪、连翘、桔梗、党参、苦参、射干、板蓝根等十多个品种,种植规模达到5000余亩,成了我市最早从事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经营的林药综合种植企业,王雪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企业家”。但王雪没有因此而自满,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向外延伸,建立了以道地中药材、优质谷子、精品蔬菜、特色畜禽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体系,种植规模扩大至20000亩,建成了锦丰林药综合种植基地、刘村野生中药材驯化基地、平定里黄安中药材间作小杂粮规范化实验基地,在产业基地、基础设施、质量品牌、加工能力、科技推广和市场组织六个方面实现了提升。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敢于先行先试的王雪,首次提出了要走智慧农业的发展道路。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得到了来自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王雪说,“在这个挑战面前,智慧农业是突破束缚的有效途径,更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2017年到2018年间,王雪开始着手建设锦丰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有机融合。在她的“智慧农业实验基地”里,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智慧农业的发展脉搏。“可视化”的智能操作,让中药材种植、小杂粮种植、果蔬种植都实现精准管理、精细施肥,农作物的品相、口感、品质都得到了质的提升。此外,通过可视化操作,王雪不用深入田间地头,就能看到农作物的生长。智能化的操作系统还能收集各类农业信息,包括市场销售情况。通过智慧农业,基地能够和种植户及时沟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更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2018年底,锦丰种植有限公司更名为“山西锦丰泰和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从原先的传统农业生产,到今天的智慧农业产业,从原来的创业者,到今天的智慧农业带头者,王雪深深感到科技才是原动力,而她也坚信,未来的创业仍需要创新和变革。

“我有多大的能力,就释放多大的能量”

眼下,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作为民营企业家的王雪也没有闲着,而是带领她的团队一起调研、座谈——“审视过去哪些方面没有做好,了解中药材种植户还需要我们做什么。”

从创业之初,王雪就不忘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到药材种植产业中来。盂县秀水镇刘家村村民王四润,原先是一名伐木工,年过半百的他想“转型”,于是选择了种植中药材致富奔小康。王四润拿出20亩耕地作为试验田,种上了从山里采回的穿地龙、柴胡、黄芩等6种野生中药材,但出苗率一直不高,几年下来,没挣下多少钱。一次偶然的机会,老王通过报纸知道了王雪,于是便找到她,希望能在技术上给予帮助。王雪欣然答应,不仅为王四润提供了8000元的资助金,还免费提供优质药材籽种,更在技术、销售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如今,王四润成了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的药材面积达1000多亩。

许多农户想要种植中药材,王雪带领她的团队义务到每一个农户的田间实地考察,化验土壤,适合种什么,她仔细给农户讲解。对于一些贫困的农户,公司全部免费发放种苗,并保底回收,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王雪依托山西省农科院种子培育试验基地,辐射带动全市120个村300余户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30000余亩,让100多户360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些农户种植药材的纯收入每亩超过2000元。她还组织了小米义卖活动,主动帮助偏远山区的农户销售小米等农产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实现脱贫。热心公益的王雪不仅牵挂着贫困农户,更是自觉担当起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这些年,她累计帮扶贫困农户11户,帮助学龄儿童3名,捐资助学金额每年达10万余元。

今年,王雪又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旱作杂粮加工上,并在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率先建立了小杂粮交易中心,不断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咱们山西的小杂粮品种多、品质优、产量高、贡献大,‘小米助小康’正成为产业扶贫特色之路。”王雪说,“我计划在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上加大力度,建立完善杂粮全产业链,为推动我市的小杂粮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荣誉和赞扬,谦虚的王雪备感责任重大。她说:“我和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家乡的支持。所以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回馈社会,回报家乡。我有多大的能力,就释放多大的能量。我会一直坚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用自己的力量,为阳泉的转型发展和农业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政部门
新闻媒体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中共阳泉市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353-2293258
联系邮箱:yq2293258@163.com
领航阳泉
微信公众号
领航阳泉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