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阳泉党建网
为民的初心不变 奋斗的脚步不停
来源:阳泉日报发布时间:2018-09-19 浏览次数:6127

为民的初心不变 奋斗的脚步不停
——访全国劳动模范刘建平

  

秋色明媚的清晨,走进奋进中的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绿荫环绕中,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曲曲折折,通到每户村民门前。新建成的广场上,拱桥流水映衬着石壁上精心刻画的农耕图,别具匠心。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平给这个广场起名为“新时代文明广场”,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迈入新时代,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定要有新作为,为甘泉井村创造一番新气象。”见到刘建平时,他像往常一样正在工地里忙着,脚下的一双黄胶鞋沾满了泥土。从29岁担任甘泉井村的“领头雁”,刘建平一肩挑起村子发展重担,还有全村老少的致富希望。15年过去了,曾经一穷二白、缺水破路的甘泉井村早已旧貌换新颜:400多亩优质核桃树已进入盛果期;3000多亩荒山全部实现绿化;15栋全钢架高温暖棚已建成10栋,眼下已开始栽种蔬菜;存栏40000只的蛋鸡养殖场日产鸡蛋达2000公斤,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既然群众信任我,咱就得扑下身子好好干,踏踏实实给大伙儿多办实事。”刘建平说。刘建平刚上任时,村集体的资产只有“一枚公章和139元钢蹦”,年轻的他舍弃了自己的生意,一心扑在村子发展上,盘算着如何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什么难咱就办什么事,只要肯付出,没有办不成的。”刘建平这样说,也这样做——村民抱怨行路难,他就从修路入手,没钱就带头捐钱,没料就自己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石子、运黄沙,动员全村乡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愣是靠着自身力量,硬化了2公里长的通村路。村里祖祖辈辈都缺水,他就带着村干部一起修蓄水池、打深井,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吃水和农业用水的问题。村民的收入低,他紧抓农业调产政策,动员全村乡亲栽种核桃树,发展蔬菜大棚,让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甘泉井人日子越来越红火。
  

村子能有今天的好光景,光靠刘建平一个人肯定不够。“首先是有党的好政策扶持,更多的是全村老少的共同奋斗、努力付出。”刘建平说,甘泉井村是个纯农业村,一无企业,二无地下资源,党的惠农好政策就是他们发展的东风。
  

刘建平说:“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三农’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每年都会出台好政策扶持农村发展。作为村干部,就是要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好,让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回顾甘泉井村的发展历程,刘建平认为,农村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要向农业规模化要效益。他说,过去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而现在,只有走规模化、抱团发展,才能更有竞争力。比如以前村民种菜、养殖都是自家小打小闹,收入十分有限。自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和蛋鸡养殖业,管理上来了,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也同样水涨船高,这样一来,村民的收入也自然而然高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建平说,“我们村建立了河平原蔬菜基地,是壮大集体经济的第一步,只要按照党的政策走,准没错。”
  

“时代发展不允许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不能有停一停、歇一口气的想法。”刘建平如是说。沿着井春公园的石阶漫步在绿意盎然的甘泉井村,墙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标语格外显眼。刘建平说,在甘泉井的发展中,总有一种精神在传承、在丰富、在发展,而他则是本着一个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状态和“不到黄河不回头”的执着,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实。发展进入新时代,甘泉井村也面临着新目标新任务、新启航新发展。“如今的甘泉井成立了联村党委,‘小组织’变为了‘大党委’,不仅自身要发展,还得带动周边的贫困村一同致富。我相信,只要我们跟着党的政策走,同心协力,砥砺奋进,咱们的生活一定会更有盼头、更幸福!”刘建平说。


党政部门
新闻媒体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中共阳泉市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353-2293258
联系邮箱:yq2293258@163.com
领航阳泉
微信公众号
领航阳泉
视频号